显示技术知识
客观看待动态对比度:
作为厂商近年来最为热炒的参数,动态对比度从去年的2000:1到今年的40000:1,看似高达38000数值的提升对画质及对使用者本身的视觉感官有怎样的影响呢?或许很多普通消费者比较容易将对比度和动态对比度混淆,首先我们先从对比度的原理说起。
对比度的定义是屏幕全白时的亮度值除以全黑时的亮度值。全白是显示器亮度最高的时候,而全黑则是最低。比如一款显示器的某一点在全白时测得的亮度是250cd/m2,全黑时测得的亮度是0.5cd/m2,那么显示器这一点的对比度就为250/0.5=500,也就是500:1。为什么取一点进行测试呢,因为显示器即使在同一颜色背景下,屏幕上各点的亮度也是不一样的,而PConline在平常的测试中选取的是屏幕上均匀的9点,然后取平均值。
对比度的提升使画面层次感更强,明暗区分明显,也就是说可以更容易让使用者看清场景灰暗条件下的画面。
依照对比度的定义,目前提升显示器对比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个是提高显示器全白时的亮度,一个是最大可能的降低显示器全黑时的亮度。然而涉及到功耗,灯管寿命以及散热问题,前种方法往往不为厂商所采用,并且即使对亮度进行提升,收获的对比度效果也不大。例如将显示器全白时的亮度增加到450cd/m2,全黑依然为0.5cd/m2,此时的对比度则为450/0.5=900cd/m2,对比度的提升并不明显。
巧妙的利用数学则可收到更好的效果,厂商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我们都知道当分母无限小的时候,数值将无穷大,所以降低屏幕全黑时的亮度就可使对比度爆炸式的增加。如果厂商把屏幕全黑时的亮度降低为0.1cd/m2,此时的对比度则为2500:1,降低为0.01cd/m2,对比度则为25000:1,看似对比度几万的差距实际上是将屏幕全黑时的亮度降低了不到1cd/m2的亮度。然而看似这样细微的变化对于厂商而言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就目前的市场来看,主流的平均典型对比度多为1000:1左右,少数高端产品可以染指2000:1 。于是乎厂商引出动态对比度来取悦消费者。
动态对比度是在特定场景下黑色的亮度达到的一个极限的低值,因为显示器的亮度本身随着时间也是在小幅变化的,这种变化是肉眼觉察不到的。在笔者使用专业仪器进行亮度测试的过程中也发现,一般开启动态对比度后,黑色的亮度更容易在某一瞬时降低到0.1cd/m2以下,当黑色亮度达到0.1cd/m2以下时,即使是0.01cd/m2黑色亮度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对比度的巨大变化。厂商正是取了这样一个瞬时的对比度值来作为动态对比度,往往是最大的瞬时值。
所以“动态对比度”的水平反映的其实就是各大显示器厂商对全黑画面时背光的控制水平:从目前的水平来看,三星的全黑画面背光控制水平是最高的,其次到LG、然后到AOC、飞利浦、优派以及明基这四家厂商。
编辑点评:就笔者的使用经历来看,动态对比度在日常并没有多大作用,在静态图片的对比上基本看不出任何差别。所以厂商对其的定位也是在高清影片的播放上,但就笔者的观察来看开启动态对比度和关闭动态对比度,或许在画面细节上有所提升,但笔者看来并不是很明显。所以笔者对于动态对比度的看法是希望消费者可以客观一些,动态对比度大幅的数值提升对于自己使用感受或许并没有相应大的提升。
理性认识显示器亮度:
显示器的亮度定义为全白颜色下的亮度值。目前市场上主流19,22寸显示器的亮度标称多为300cd/m2,更大的尺寸亮度更高。事实上在人们日常使用中是不需要这样高的亮度的,过高的亮度反而会给眼睛带来伤害。在绝大多数显示器中,出厂的设置基本为100%亮度,因为亮度更高让使用者对画面直观的感受会更好一些,然而长时间过高的亮度对视觉伤害是很大的。比较权威的说法是亮度介于120cd/m2到150cd/m2之间能在健康和视觉效果上得到一个折中点。所以消费者在关注显示器亮度参数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自己是否会使用到那样高的亮度。
高亮度产生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显示器能耗和温度的增加,以下是我们对一台亮度为450cd/m2的24寸宽屏显示器进行的测试。
亮度为100%时,这款显示器的功耗高达81W。
调到最低亮度功耗仅为32W。
在室温26度的条件下,当显示器调至最高亮度时,温枪测得显示器屏幕的温度高达40度,顶部更是高达45度,坐在显示器前脸上仿佛被一股热浪包围。
编辑点评:假如显示器拥有700cd/m2的亮度在家中就可以充当日光灯了,因此在显示器的选择上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不能盲目地认为高亮度就是好产品。亮度过高反而会过度消耗灯管,降低显示器寿命。因此日常使用时也要注意适当调低显示器的亮度。
很好很强大的广色域:
很多厂商都标榜自己是 XX% NTSC的色域。色域顾名思义,就是色彩领域的意思,说得更加透彻一点,色域是颜色系统可以显示或打印的颜色范围。那么所谓92% NTSC又是什么呢?92% NTSC中的92就是显示器可以显示的色彩范围,而92%中的100则是NTSC标准的色彩范围,他们相比,组成的百分比,就是NTSC覆盖范围。那么NTSC又是什么呢?
1931年CIE(国际标准照明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可见光谱的颜色空间标准,最基本的就是CIE1931 XY。这个标准的图形呈舌型,覆盖了所有人类可见的颜色,而NTSC是美国人在1953年制定的色彩标准,由于无法覆盖所有可见颜色,NTSC被包含于CIE1931 XY,它比SRGB标准色彩范围更加丰富,显示器的色域都习惯于采用NTSC的覆盖百分比来表示色彩饱和度。 |
图:NTSC色域示意,传统的CCFL背光技术LCD产品一般只能达到NTSC 65-75%左右 |
目前不少广色域的产品都已经达到了100%NTSC,但定位都比较高。
编辑点评:色彩一直是LCD显示器的一根软肋,这也是许多从事艺术设计类行业的人不愿意使用LCD的原因。而广色域则是要改变LCD液晶显示器色域覆盖小的弊病。总之广色域是一个很有用的参数,它能够更真实的还原色彩的本真,提供更完整的色彩表现。
很重要的灰阶响应时间:
很多游戏玩家放不下CRT的原因就是LCD响应时间的问题。响应时间通常是以毫秒ms为单位,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对输入信号的反应速度,即液晶颗粒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的时间。
|
图:左为更快速的响应时间的产品、右为普通响应时间的产品 |
所谓的灰阶响应时间,就是相对早期的黑白响应时间而定义的,因为显示器显示的图像极少出现全黑全白转换,显然不够合理,灰阶响应时间显然更能反映动态效果。由于灰阶响应时间的数值更高,所以一般显示器厂商在性能参数上标识的响应时间一般都为灰阶响应时间。
编辑点评:很重要的一个参数,会直接影响到游戏和电影感受,越小的响应时间越好,目前LCD的灰阶响应时间已经达到极限值的1MS。BENQ推出的插黑技术将在今后继续着力解决LCD显示器响应时间慢的问题。